什么是规范?“阐明要求的文件”。凡具有重复性质、需协调统一的事物或活动都可成为规范的对象。
规范化管理包括四大环节,是一整体,缺一不可,即:
- 建立规范;
- 执行规范;
- 保持规范;
- 完善规范。

规范化管理关键是“化”字!“化”字意味着动态的优化,持续的完善。我们只有致力于“化”字,规范化管理才有持久的生命力!
在规范化管理方面,联想强调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对!联想坚持的三个原则是:
- 有流程,照流程做;
- 流程有错误,边做边改,并且通报领导层;
- 没有流程,边做边设计,必须通报分享。
华为的规范化管理是“三步曲”,即:
- 先僵化;
- 后优化;
- 再固化。
任正非说:“在管理改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方面,我们的方针是“削足适履”,对系统先僵化,后优化,再固化。”
嵇国光视界认为,一个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应坚持”八个必须”,实现闭环管理,即:
- 该做必须写到
- 写到必须做到
- 做到必须有效
- 有效必须坚持
- 坚持必须控制
- 控制必须记录
- 记录必须分析
- 分析必须改进(创新)。
既然是规范化管理,意味着该做的事情必须形成规范,以便大家共同遵守。特别是需要协调、统一的事项。规范不在多少,不在长短,关键是执行到位。写到的不能做到,不可能发挥规范的积极作用和价值,“有法不依,不如无法”。做到不是目的,做到旨在有效,能够经济高效地解决问题,达到目标,创造价值。因此做到的必须有效。既然是有效的规范,对公司而言,是当下最佳选择。我们就应长期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,不能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。如何长期坚持?如果只有领导亲自抓的情况下才能坚持,这不是规范化管理,仍然是“人治”。我们需要建立控制机制和系统,尤其是自主、自治、自控、自律机制的完善和促成。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,必须具备四个要素,它们是标准、信息、监测和纠正,缺一不可。信息是控制的第二要素,要控制,必须要有信息,信息必须真实、完整、及时、准确、可靠。在企业内部控制,主要是记录。通过记录,以便证实、追溯、统计分析。因此,控制的必须记录。有了记录干什么?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,为了检查而记录。我们是要通过记录,整理形成数据,进行统计分析,发现存在问题,包括潜在问题。所以,记录的必须分析,否则记录就会失去其应有价值。分析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,而是解决问题,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改进的过程。问题始终存在,因此需要持续改进。改进可以从量变到质变,质变就是创新,突破“瓶颈”。如果改进都不会,何来创新?!